大学的学术研究并不自由正规配资平台,不能由教授来主导,而是要搞行政审批。也就是说,行政管理越来越强势,而大学自由的学术氛围却越来越弱化。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按理说,大学应该是学术研究的最高学府,教授带领研究生或博士生搞研究,也可以带领本科生来搞研究,可以研究出很多科研成果,起码可以利国利民。国家可以在这方面给予补贴,给予研究经费,只要能够研究出好的成果,投资一点钱是算不得什么的。但很多大学明明是名牌大学,却没有研究出多少好的成果,只是名声在外,有着好名气的外壳,而内在却一塌糊涂。这样的大学管理算是一流的,但学术研究并不一定是一流的。大学教师完全处在被管理的位置上,不能有太多的自由度,哪怕想要开一门新课,也要提前申请,起码要提前一年,不然就不能开课,因为管理方面已经固定了模式,电脑已经生成了各种各样的课表,无法改变,或者说并不是无法改变,而是管理者懒政,不愿意去改。管理者并不讨论教师上的这门新课内容好不好,质量行不行,而是要服从管理的需要,或者说服从电脑制定的课表的需要,不能随便加课程。越是这样,课程管理越死板,扼杀了很多教师的创造性,也没有让学生获得很多新知,不能让他们获得真知灼见。教师在上新课方面应该有一定的自由度,不能完全服从管理,因为一旦管理固化,教师上新课的热情就被扼杀,哪怕提前一年排新课,也不一定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很可能新课已经被淘汰了,但课表已经排出来了,老师不得不硬着头皮去上。
展开剩余73%大学老师上课不自由,学术研究也不自由。在学术研究方面,大学教师自主决定做什么研究的空间越来越小,他们必须得到经费资助才能做研究,只是凭自己的一腔热情,并不能做深入的研究。他们需要去申请研究课题,而研究课题由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如此一来,大学教师申请的研究课题和现实就存在着一定的信息差。因为有些课题是没有价值的。但行政部门认为是有价值的,而且用这种方法来实现对学术研究的管理。每年研究课题都有很多,大学教师申请的研究课题也不少,但很多研究出来的成果乏善可陈,根本不能推广,却堂而皇之地存在。这样也就罢了,可是很多大学教师申请课题之后,并没有研究出结果,而是研究了一半就半途而废,不但浪费了纳税人的钱,而且不利于学术价值的实现,不利于学术精神的维护。大学教师申请课题之后,会有一些研究经费跟着下来,完全由学校领导支配,普通教师无权过问。有的大学还民主一些,大学教师申请了课题之后,研究经费由大学教师自己支配,当然领导要拿一部分,不然也不可能让教师自己支配。有的研究生或博士生申请的学术研究课题,研究经费拨下来,一下就是几百万,完全由导师个人支配,而研究生或博士生却无权支配。
在学术研究经费方面存在着黑箱操作的问题。很多大学教授专注于申请课题,不管这样的课题有没有用,不管能不能研究出好的结果,只要申请下来,就一定会有经费拨下来,有了钱就好办事了,至于研究,倒成了次要的事。大学的评价标准也存在着问题,本来经济飞速发展了,大学的资源增多了,就应该确立好的评价机制,专注于学术研究的效率,而不能论资排辈,侵吞研究经费。事实上却完全相反,大学评价机制没有变化多少,完全变成了功利化的评价,不太注重教学,却专注于研究。倘若大学聘用一个老师,这个老师三年之内没有研究成果,就会被大学解聘。而这个老师申请了研究课题,有关部门下拨了研究经费,就等于把研究经费拨到了大学领导的手里,大学领导就可以完全支配了,而申请课题的教师却不能完全支配。倘若研究课题的经费是二百万,那么申请研究课题的大学教师并不能完全支配,能支配五六十万就不错了。倘若研究生或博士生申请了学术课题,学术研究经费拨下来,会完全由研究生或博士生的导师支配。具体研究需要研究生或博士生做,而导师只是指导一下,却不会亲自搞研究,发表论文的时候导师是第一作者,当然也就出尽了风头。在学术领域,论文只认第一作者,第二、第三作者只是挂名,而事实上真正研究的是第二、第三作者,第一作者只是挂个名。
大学学术研究不自由,很容易被管理部门操控。学术研究应该像市场一样,应该有自由竞争机制,应该有优胜劣汰的淘汰规律,应该贴近现实,而不能让权力过分干预,就像权力不能过分干预市场一样。学术研究有自己的运作规律,要贴近现实,要研究有用的课题,而不能只是被行政部门规定,以免距离现实太远,浪费了纳税人的钱,还没有什么好的成果。倘若研究课题没有什么好的结果,或者研究不出什么好的结果,甚至半途而废,那么大学管理者就要拿研究的教师说事了,而教师却没有完全支配研究经费,当然就不可能全身心投入研究了。有的教师想要多申请研究经费,却完全被领导把控,只是获得仨瓜俩枣的研究经费,怎么说都不可能有什么好的结果。大学强势的管理压制教师的创造性,挫伤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世界上一流的大学并不是靠强势管理管出来的,而是强调大学教师和大学生的创造性,给予他们创造的自由。创造性最怕的就是严格管理,一旦严起来,就会管得太死,就像权力系统管理市场一样,“一统就死,一放就乱。”大学学术不会“一放就乱”,不会因此产生大学生游行和示威活动,即便有,也是符合宪法要求的。学术研究放开了,反而有利于学术交流和发展,有利于学术创造,而“统得太死”就会限制学术的创造性,最终生产大量没用的论文,花费了大批的学术经费却没有什么进展,在高科技领域还是被人卡脖子……
需要改革大学的体制,需要给予大学教师创造的自由,也需要专款专用,不能把学术研究的费用完全拨给学校领导,也不能完全让导师来支配,需要公开每一笔花销费用,不然只会滋生学术腐败,滋生很多学阀,滋生很多强势管理的领导,钱也没花到实处正规配资平台,学术也没有进展,只是走形式,却肥了几个学阀和贪官,怎么说都是得不偿失的,而所谓大学的创造力,基本上被这样土壤消耗殆尽,哪能长出茁壮的参天大树呢?
发布于:河北省证配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