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家陆军前中校斯图尔特·克劳福德的一句批评权威网络配资专家门户,点燃了全球军事圈对第四代主战坦克发展方向的新一轮激辩。
英国皇家陆军前中校斯图尔特·克劳福德的一句批评,点燃了全球军事圈对第四代主战坦克发展方向的新一轮激辩。
“这个规模简直小得可笑!英国陆军‘令人尴尬’的小型坦克部队若与俄罗斯发生战争,估计它会在两周之内彻底消灭。”克劳福德中校面对《英国防务杂志》采访时毫不留情地评价道。他指责英国政府花费重金研发的148辆“挑战者3”型主战坦克尚未服役就已经面临过时的窘境。
就在克劳福德发表这番言论的同时,在远东一场阅兵式上,中国展示了其新型100式坦克和100支援战车。这两款新型装甲装备以其颠覆传统的设计理念,向世界展示了第四代主战坦克的另一种发展路径。
英国坦克计划的困局
“挑战者3”型主战坦克原本被英国陆军寄予厚望。根据计划,这批坦克将在2027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2030年实现全面作战能力,预计服役至2040年。这批新型坦克将配备莱茵金属L55A1滑膛炮,取代“挑战者2”的线膛炮,增强与北约标准的互操作性。
展开剩余82%然而,这个项目自诞生起就饱受质疑。英国国防部原计划采购227辆“挑战者3”坦克,最终订单却削减至148辆左右。更令人咋舌的是,尽管采购了148辆坦克,英军却只购买了60套主动防御系统。
按照英国陆军的设想,这些主动防御系统将全军共享,只有被派出作战的坦克才有机会安装,平时则集中保存。
克劳福德中校指出,“挑战者3”实质上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服役的“挑战者2”坦克的改进版,最多只能算是“挑战者2增强衍生型”。它在沿用1200马力发动机的同时,自重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可能增至80吨左右。
被缴获拉到俄罗斯的美国坦克
俄乌冲突中的实战经验为全球坦克设计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数据。克劳福德中校特别强调,他对于未来坦克发展的观点正是基于美国M1A1“艾布拉姆斯”和德国“豹”2主战坦克在乌克兰战场上的表现。
数据显示,在乌克兰战场上,美军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损失惨重。31辆坦克中已有27辆被确认摧毁或俘获,损失率高达87%。德国“豹”2坦克的表现同样不理想。
这些传统重型坦克在面对现代战场威胁时显得尤为脆弱。克劳福德中校指出:“在如今的战场上,坦克面临的威胁已经不再局限于正前方,无人机可以从各种角度对‘陆地之王’发动袭击。”
一架价值仅几千甚至几百美元的无人机就能轻松摧毁一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重型坦克,这种不对称作战已经成为现代战场上的常态。
第四代坦克的全球竞赛
俄罗斯、美国和欧洲国家早已开启了第四代主战坦克的研发竞赛。俄罗斯的T-14“阿玛塔”主战坦克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款现役的第四代主战坦克,其最大特点是采用了无人炮塔设计。
美国也不甘示弱,推出了“艾布拉姆斯X”技术验证样车。德国则推出了KF51“黑豹”主战坦克,装备130毫米滑膛炮,并配备了巡飞弹发射器,打击距离可达60公里。
这些新型坦克的共同特点是强调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作战能力。与第三代坦克相比,它们在态势感知、指挥控制、信息联通等方面的能力显著提升。
特别是针对无人机和各种先进反坦克武器充斥的战场环境,第四代主战坦克不再单纯追求装甲厚度,而是通过综合防护系统提高生存能力。
100式支援战车
在今年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100坦克和100支援战车首次公开亮相。这些新型装甲装备立即引起全球军事专家的关注。
100坦克的外观极具科幻感,车身和炮塔采用多棱形设计,明显降低了雷达反射信号。军事专家魏东旭表示,这种设计不仅考虑了隐身性能,还提高了防护能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100坦克采用了油电混合动力装置,不仅能持续输出强劲动力,还能大幅降低噪音,实现静默接近目标。在特定环境下,这种隐蔽接敌能力大大提高了坦克的生存概率。
100坦克不追求大口径主炮,而是在各种传感器和数据链的支持下,通过选择不同弹种实现精准打击。这种“信火一体”的设计理念,跳出了传统坦克“甲弹对抗”的思维定式。
未来坦克的发展方向
克劳福德中校强烈呼吁:“我强烈要求在开发未来新型坦克时将目光转向45至50吨级更小、更轻、更便宜的坦克。”这与全球第四代主战坦克的发展趋势不谋而合。
未来坦克将更加注重战略部署能力。美国陆军地面作战系统项目执行办公室主任格伦·迪安少将2023年曾指出:“‘艾布拉姆斯’坦克在不增加重量的情况下无法再提高其能力,我们需要减少其后勤足迹。”
混合动力系统将成为未来坦克的重要特征。
这种动力系统不仅能降低油耗,还能减少噪音和热信号,提高坦克的隐蔽性。
主动防护系统也将成为坦克的标配。中国100坦克在炮塔后部两侧各配备了1具4联装拦截弹发射装置,可拦截反坦克导弹、火箭弹、巡飞弹和小型无人机等多种威胁。
无人机与坦克的协同作战也将成为标准战术。100支援战车后部就携带有一架车载旋翼无人机,用于前出侦察探测,甚至可能执行察打一体任务。
坦克自诞生起就成为陆地战场的主宰。但如今,各国坦克设计师们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如何让这个“陆战之王”在无人机、巡飞弹和各类反坦克导弹的包围中生存下来。
英国选择了相对保守的改进之路,而中国、美国和德国等国家则选择了更为彻底的创新之路。坦克的生存能力不再仅仅依赖于装甲厚度,而是通过综合运用隐身技术、主动防护系统、无人机协同和信息化作战体系来保证。
未来坦克的发展方向已经明确:更智能、更轻量、更隐蔽、更全能权威网络配资专家门户。
发布于:江苏省证配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